币圈信息网 数字货币 行情火爆的IEO vs 合规路上的STO 谁是熊市之光?

行情火爆的IEO vs 合规路上的STO 谁是熊市之光?

IEO行情火爆的同时,STO的合规之路越走越清晰。2017年,以太坊的ICO带来的牛市犹在眼前,而这次该轮到谁…

IEO行情火爆的同时,STO的合规之路越走越清晰。2017年,以太坊的ICO带来的牛市犹在眼前,而这次该轮到谁?IEO,还是STO?

加密货币市场的风口,永远简单直接,就像如今的IEO。

1、币安的先手

IEO,全称“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”,是指一个项目除了早期私募是由机构参与之外,往后的公募和上线交易都在同一个交易所完成。

2017年12月,币安上线区块链资产发行平台“Launchpad”。“第一个吃螃蟹”的是创作者分散式通用赠送协议Gifto和多资产钱包Bread Wallet。这些项目上线后,价格一路走高,甚至翻倍。但在当时的牛市中,百倍币尚不足奇,这些上涨只能泯然于众。

进入2018年,尤其是下半年以来,市场行情急转直下。币安也谨慎地在7月宣布下线“Launchapad”平台。

加密货币市场情绪的转变,往往就在瞬间。2019年1月,市场原本应该冷清如故,却因币安重启“Launchpad”,变得火热异常。

1月28日,币安的首个IEO项目BTT上线。15分钟,600亿枚代币就被抢购一空。到了1月31日,BTT正式在币安开放交易,开盘价较之前上涨将近5倍。

BTT带来的火爆景象,一如ICO的当初模样。

据零壹财经·Binary统计,2018年全年,市值排行前十的数字货币中, 除与美元锚定的USDT外,其余币种价格均出现大幅下滑,平均下滑幅度超过80%。

在这种惨淡的行情中,百倍币、千倍币已经成为过去式,能够出现一个像BTT这样开盘翻5倍的数字货币,已经足够让市场为之疯狂。

币安显然希望延续这种疯狂。2月25日,另一个IEO项目FET以0.0867美元在Lunachpad开启公募,开放购买后22秒就宣布完成。正式登陆币安交易后,价格也较此前上涨近3倍。

连续的项目成功,让IEO成为了瞩目的焦点。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在社交媒体发文,“很高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IEO俱乐部,我们相信区块链拿来融资才是正在的杀手级应用”。

赵长鹏的话音未落,IEO市场已经人潮涌动。头部交易所不愿币安一家独大,中小交易所也想在其中分一杯羹。一时间,又好像回到了交易所大战的那些岁月。

“我知道,交易所之间的战争肯定会到来,只是没想到这么快”,一位业内人士说道。

2、火币、OKEx:后发制人

币安的成功,成为了火币和OK的重压。尽管如今各家布局的重点有所差异,但在数字货币领域,谁也不愿落于人后,让“友商”一家独大。

3月7日,火币全球站宣布,将于3月26日通过优选通道“Huobi Prime”上线Top Network项目。

OKEx的CEO也在随后的3月12日发微博称,OKEx Utility Token销售平台“OK Jumpstart”已经准备就绪,随时准备上线。

新加坡时间3月26日晚22时30分,这是火币Prime首发项目Top开始抢购的时间。事后数据显示,3轮限价期中,全球共有超过13万用户参与,平均成功下单时间2秒,撮合成功实践分别为7秒、5秒、7秒,全程共有3764人抢到共计15亿枚Top。

原定1.5小时的份额抢购时间,结果只用了19秒。甚至有人传出报下整个网吧参与Top抢购,用户的热情之高可见一斑。


行情火爆的IEO vs 合规路上的STO 谁是熊市之光?

只是僧多粥少,抢购成功率仅为2.9%,大多数用户注定只是这场游戏的陪跑者。

26日22时40分起,Top在火币全球站HT交易区开始自由挂单交易。开盘后,价格从第一轮限价的0.00177美元上涨到约0.049美元,瞬间暴涨27.7倍。虽然随后又回落至仅5倍左右的上涨,但仍旧可观。

Blockcloud(积木云)作为OK Jumpstart的首发项目,目前尚未公布明确的上线时间和抢购规则,但也在“前人”基础上不断推进。

在某IEO交流社群中,就有用户晒出了OK预期发布的对用户参与IEO项目的要求,并称可能四月中旬推出。


行情火爆的IEO vs 合规路上的STO 谁是熊市之光?

对于OK可能推出的新玩法,用户直呼,“搞得太复杂”、“这样搞没法玩”。

除了这些头部交易所,KuCoin、Bittrex、ZBG、Bitmax等交易所也有消息上线类似平台。

只是在IEO战场上,币安“执先手”,已经收割了首波红利。火币和OK后手落子,但有前人为鉴,也未尝不能后发制人。

3、IEO的关键——交易所

IEO的玩法,与ICO大同小异,最大的差别就是IEO的公募过程是由交易所完成,并且投资者基本上只能通过购买交易平台的代币来获得IEO项目的份额,还间接带动了一轮平台币的上涨。

昔日的ICO,用户选的是项目;而现在的IEO,投资者更多的是选交易所。

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易所推出各种所谓的通道或平台,IEO早已不再是头部交易所的专属。目前来看,叫什么根本不重要,重要的是,上线IEO项目的交易所是否有足够的流量号召力,能否为用户提供足够低的价格和良好的体验。

这场游戏,交易所才是关键。

IEO模式,核心就在于交易所用自己的信用为项目方强背书,一定程度上将风险转嫁到自身。

在市场持续低迷的今天,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的关键参与主体,交易所的信用背书能够为优质项目提供更多募资渠道,对于刺激和重振市场信心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

不难发现,尝试过IEO的币安和火币都在向市场传递这样的信号:交易所在IEO过程中最核心的工作和能力就是帮助投资者筛选优质资产。

币安和火币这些交易所,希望利用按照自己规则筛选出来的项目方,为用户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二级交易市场,以此吸引其他交易所的或者全新的用户进场,增加自身影响力和交易深度。

此外,头部交易所之所以愿意赌上信用去参与IEO,还因为足够自信,相信其上线项目不会破发。

当然,除这轮首个吃螃蟹的币安外,另外两大交易所都有些许的“不得不”的意味。

对项目方而言,通过IEO不仅能得到融资,还能通过交易所背书,增加流量和获得营销,何乐而不为?

而对大多数用户来说,IEO几乎就是闭着眼睛拿钱,尤其是头部交易所的IEO项目。

此前币圈投资者经常被戏称为“韭菜”,项目方割完交易所割,被割了一轮又一轮。如今,这些老韭菜也想反割交易所和项目方一波。

几位参加了火币Prime的用户对零壹财经·Binary表示,“抢到了就马上卖啊,转手就能赚钱;抢不到也要把HT卖了,不然等着被割吗?”

目前上线的IEO项目的价格基本上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。有分析人士认为,这也说明大多数用户都是拿到份额后赶紧抛售,而非长期看好项目。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现在即将上线IEO项目的交易所,通常都会要求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持有一定数量的平台币并锁仓,才能获得参与新项目IEO的份额。

这样做,就是交易所在审核项目方质量之后,又在尽力控制投资者质量,希望从IEO流程的两端把控风险,减少羊毛党的存在,增加平台币的交易深度,避免平台币价格的剧烈波动。

区块链威廉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,“(IEO项目)因为往往交易的时候私募部分和团队部分都未解锁,导致在市面上流通的流通量只是总量很少的一部分(一般不超过10%),并且只在一家交易所上线,这在业内被称为“高控盘”,想让币价上涨是很容易的”。

所以,在IEO这场游戏中,交易所才是庄家。哪有庄家会亏钱?即便交易所和项目方不赚钱,那一小部分用户赚到的钱,只是更多的韭菜被一点一点地割出来的钱。这顶多算一场零和博弈。

而这场零和博弈,却能为交易所带来他们想要的东西:用户和流量。

4、合规路上的STO

IEO行情火热的今天,STO(证券型代币发行,全称“Security Token Offering”)的合规之路也越走越清晰。

3月28日,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(以下称证监会)中介机构部发布了有关证券型代币发行的声明。

声明中表示,证券型代币在香港可能属于《证券及期货条例》下的“证券”,因此受到香港证券法例的监管。任何人如要推广及分销证券型代币(不论是在香港或以香港投资者为对象),除非获得适用的豁免,否则须根据《证券及期货条例》就第1类受监管活动(证券交易)获发牌或注册。任何人在未获发牌的情况下从事受监管活动,除非获得豁免,否则属刑事罪行。

此外,声明还将证券型代币视为“复杂产品”,推广和分销证券型代币的中介人还需要遵守:1、销售限制(只发售给专业投资者);2、尽职审查(对STO项目方);3、须提供给客户的资料等。

而在3月31日,台湾“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”(以下简称“金管会”)主委顾立雄在金融科技论坛致辞时也透露,针对STO募集机制的开放架构,目前台湾金管会的草案规划:3000万元以下豁免;3000万元以上,需进入金融监理沙盒实验。

同时,对于STO交易,金管会或将修改其证券交易法案,开放针对STO的交易所牌照,设立专门交易STO的交易所。

这不是第一次台湾对STO释放积极信号。此前台湾官员许毓仁就曾表示,目前台湾年轻人对股票已经无感了,STO是下一代资本市场的新兴结构,会影响未来五到十年台湾创新团队在国际市场的能见度。

所以,尽管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对待STO的态度还比较消极,但就大环境来看,STO的合规之路已经越走越顺,而且越来越清晰。

5、IEO vs STO

同样作为区块链项目募资的渠道,IEO和STO有些类似。

但现阶段,对项目方而言,IEO明显是更高效和更便捷的融资方式。虽然STO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管缺失的问题,但由于监管审核方是官方机构,效率和流程是远远比不上交易所这样的市场力量。

但这却也是IEO的缺点:交易所既是审核方,又是参与者,整个流程缺乏独立、专业、客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,缺乏足够的合规性。

而这,又恰恰是STO的优点。

所以,IEO和STO就是效率和合规之间的选择。

在行情普遍冷清的如今,IEO因操作难度小、变现快、可复制、效果明显等优点,显然会更受市场欢迎。

但就如同一位供职于头部交易所的分析师预测,“我们可能即将看到一个所有交易所都搞IEO的局面,这样只会加速IEO模式的灭亡。”

原因很简单,不是所有的交易所都有能力保证项目不破发,也不是所有的交易所和项目方都能保持初心而不割韭菜。

如同ICO,为什么最终声名狼藉?模式的问题?不是,至少不是根本原因。零壹财经·Binary认为,主要是由于ICO缺乏进入门槛和有效监管,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。大量不遵守规则、只为圈钱的玩家入场,扰乱整个游戏秩序,使得用户不愿也不敢再陪项目方玩下去。

而IEO也面临这样的问题。只要是交易所都能进行IEO,但谁来监督?完全靠交易所自律。交易所在IEO模式的地位太过关键,但却无人制衡,这本身就是问题。

头部交易所在与IEO项目方的合作中,一般能占据主导地位,可以从众多项目中筛选优质项目。但中小交易所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,也没有足够能力和动力去筛选优质项目。这些都会导致IEO出现纰漏,但中小交易所愿意放弃IEO吗?现在来看,是不愿意的。

现在还混迹在加密市场的用户,基本上都是经验丰富的“老韭菜”。他们不是不明白IEO的玩法,只是大家都愿意遵守游戏规则,维持着一种默契的平衡。这个游戏可以就这样一直玩下去,可一旦交易所或者项目方捅破了这层纸,那一切可能都会结束。


行情火爆的IEO vs 合规路上的STO 谁是熊市之光?

相较IEO和ICO,STO尽管也存在着诸多问题,比如缺乏优质资产、监管滞后等,但就合规性而言,无疑超出一大截。

合规监管,是加密货币始终绕不过去的一道坎。如今,无论火币还是OK,都在积极寻求合规的机会。此前就有媒体报道,以火币为代表的最早一批申请香港证监会监管沙盒的交易所,疑似近期已经进入香港证监会的监管沙盒。

IEO这场游戏能玩多久,如今仍旧难以预测。但肯定的是,寻求合规将会是未来很长时间内加密货币市场的主旋律。

而STO,似乎已经在合规之路上走了很远。

来源:微信公众号 01Binary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币圈信息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pbwg.com/65999.html

作者: lukeran123

返回顶部